您当 前所在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宜昌:全域旅游兴乡村(2)
2020-01-15
鹿苑村党支部书记刘孝明介绍,在县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村里正在重点建设“一河两岸三园”,打造黄茶生态产业公园。每逢节假日,数千游客涌入村里,黄茶变身旅游商品,两三元一克,价格翻了番,还供不应求。
鹿苑村是远安县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年来,远安县以旅游商品标准提升农产品质量,以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农业园区,以旅游项目标准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远安县还举办远安国际田野马拉松,将乡村道路改造提升为赛道。比赛那几天,县城30公里内的3个乡镇、各大景区、房车基地都住满了人。据介绍,远安马拉松投入250万元,收益预计超过4000万元,长期收益还远不止于此。
目前,远安县已建成乡村旅游特色村20个,特色农业园区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累计发展农家乐646家、乡村客栈172家,乡村旅游从业人数6823人。
此外,远安县还大力推进农工融合、农商融合等融合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由初级向精深转型,瓦仓常规稻米卖到7元/斤、有机原种稻米更是卖到58元/斤;建成农村淘宝镇、村两级服务站91个,覆盖所有贫困村,京东远安馆销售业绩在全国2800多个地方特色馆中一直位居前七名。
利益联结凸显融合之本
今年42岁的付宗华,是茅坪场镇瓦仓村5组村民,父亲和妻子都身患重病,家里陷入困境。在瓦仓谷香公司帮助下,他种了18亩优质常规稻。公司半价供种、成本价供肥供药,并让他享受稻米加工增值效益,高于市场价10%回收稻谷。他每年卖粮收入1.6万余元,另在公司打工,年收入1万多元,顺利脱了贫。
瓦仓谷香公司董事长汪宗平介绍,该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发展基地近5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订单农业、吸纳就业、入社入股分红、种植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数千农户年增收1000多万元。
远安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不但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企业的自身发展壮大,实现了互利共赢。
探索推广入股经营保分红、土地租赁保租金、代种代养保效益等形式的代管运营机制,提供生产资料管理服务、技术培训指导服务、市场信息销售服务的统一服务机制,“龙头企业+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四位一体”规模化经营机制。
在花林寺镇庞家湾,入股经营保分红机制盘活了乡村旅游业。贫困户按5000元/户的标准入股到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年底按6~10%保底分红;农户房屋经合作社改建为民宿后,作为不动产入股到合作社经营,目前每年每平方米可分红10元。
如今的远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增收路越走越宽。去年,远安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84元,增长8%,继续跑赢GDP增速。
上一篇:农旅融合促宜昌农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宜昌夷陵高山生态茶园夏茶开采